首页 > 期货新闻 > 期货知识 > 股指期货

机构:美国如此力度刺激 通胀恐不可避免

期货新闻网.
0浏览· 0评论· 0收藏
  上周市场延续震荡行情,其中以铜和原油的走势比较有代表性。上周市场在美债收益率上行影响下,美股下跌,但是随后拜登签署1.9万亿美元的刺激方案,美股大幅上涨,其中道指已经创

  上周市场延续震荡行情,其中以铜和原油的走势比较有代表性。上周市场在美债收益率上行影响下,美股下跌,但是随后拜登签署1.9万亿美元的刺激方案,美股大幅上涨,其中道指已经创历史新高,原油和铜调整后回升,最终铜和原油在周k上形成一个十字星,继续震荡的走势。

  宽松和刺激成瘾的美国政府

  随着拜登正式在白宫签字,美国1.9万亿美元疫情纾困法案终于尘埃落定。但是市场最为期待的是,拜登新的一轮财政刺激计划。拜登在竞选的时候就承诺,在10年内投资2万亿美元,改善美国的基建设施、扩大网络宽带、促进清洁能源发展。拜登希望通过升级基建创造更多工作岗位、提高美国的竞争力、更好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高盛集团上周预测,拜登的下一个重要方案正是与基建有关,预计在10年内投入2万亿美元。方案涉及基建、绿色能源、气候变化等此前提到的领域,还可能扩展到儿童福利、教育等。

  拜登的基建计划几乎势在必行。首先是民意是支持拜登的基建计划。从拜登的基建规划中可以看到,传统基建是排在第一位的,很显然是因为亟待改善,目前因为道路陈旧,造成的交通堵塞,一年给美国至少带来了870亿美元的损失,再有机场的吞吐能力将面临巨大挑战,三分之一的桥梁已经超过50岁,老化的水坝处理系统每年浪费的水约在2万亿加仑,大多数输配电线路50年的预期寿命早已到期。另外,民主党人眼中的基建法案并非只是单纯意义上的道路和桥梁建设,而是建设美国未来经济所必需的基石,若是未能兑现承诺,民主党可能在中期选举中遭受损失。因此,民主党会执行类似1.9万亿美元的策略,即在控制一府两院的情况下,强行通过该法案。

  基建对经济的刺激作用,是拜登急于推出此方案的另外一个根本原因。根据美联储的研究,基建投资的财政乘数较高,平均来看为2,即每1美元的基建投资可以使得GDP增速2美元。由此来计算,如果2.6万亿美元的基建投资计划在未来10年实施,美国经济GDP实际的年均增速和潜在增速均有望提升0.2个百分点,并且由于多数投资前置,实施初期对GDP增速的拉动较大。考虑到基建投资只是“美国复苏计划”,因此整个计划对美国经济增长的拉动将更为显著,为民主党在2024年选举赢得民众的支持提供了重要保障,毕竟拜登已经看到了特朗普的前车之鉴。

美国历史上的刺激计划

图片

  通胀失控的概率较大

  我们认为,先不考虑2万亿的基建计划。1.9万亿美元刺激计划可能会进一步快速推高通胀预期,并加重美国财政赤字压力。美国1.9万亿美元财政刺激计划的实施,加之美联储短期维持量化宽松立场不变情况下,通胀预期可能会进一步攀升。首先看美国的产出缺口,根据目前产出缺口的预测值来看,美国产出缺口修复可能比1990年和2008年的两次危机时速度更快,如果出现产出缺口弥补较快,将为美国经济带来较大通胀压力。根据OECD的数据,美国2021年产出缺口约为4.62%,较去年恢复1.38个百分点,2022年为-3.01%。其次,作为实际通胀水平的重要先行指标,ZEW美国通胀指数反映其对未来实际通胀水平的预期。2月,美国ZEW通胀预期指数快速攀升至76.7,较去年同期上升了50.1倍,创2018年以来新高。按照历史经验来看,ZEW美国通胀指数对美国通胀水平有1-10个月左右的领先性,美国实际通胀水平可能在2021年中左右走高。1.9万亿美元刺激计划推出后,需警惕大量资金带来的通胀压力。

  我们可以参考2000-2007年这一轮大宗商品的牛市行情。目前看,大部分研究机构认为这一轮的牛市行情是由中国需求刺激的,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从经济体量来看,彼时的中国刚赶上德国,远不及美国和日本。因此其需求扩张对全球的外溢,比如进口对全球进口的贡献,与美国相比相形见绌,也低于德国与日本的贡献。

2000-2007年商品周期中需求占比

图片

  鉴于当前中国的信贷脉冲已经拐头向下,预示着中国进口增速将从年中开始回落。与此同时,而海外疫苗的接种和美国财政刺激仍在途中,因此我们认为,未来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驱动主要来自于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需求的释放。

  关注中国需求高增能否兑现

  我们在上周的策略介绍过,由于此轮行情是拜登的1.9万亿财政刺激计划导致的通胀预期回升。换言之市场的上涨是金融属性的加强,而非需求端强势上行所推动,因此,短期内如果需求高增的预期不能兑现,仍需要提防市场短期调整的可能。

  中期看,在汹涌的宽松浪潮前,商品市场仍将维持强势。我们认为,当前全球经济复苏下的供需关系,以及宽松和刺激轮番加码的情况下,工业品中期趋势依然看涨,但是操作上建议关注调整后的买入机会,追涨则仍存在风险。

声明:期货新闻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