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货新闻 > 期货知识 > 股指期货

每日四张图纵览期市:沪锡主力合约再创收盘新高

期货新闻网.
0浏览· 0评论· 0收藏
  今日(1月27日)国内商品期货收盘,涨跌参半,EB涨超5%,豆二涨逾4%,沥青、棕榈等涨超2%,螺纹、LU等涨逾1%,红枣、白糖等小幅上涨;沪锌跌逾2%,沪镍、纯碱等跌超1%,玻璃、铁矿等小幅下

K图 snm_0

  今日(1月27日)国内商品期货收盘,涨跌参半,EB涨超5%,豆二涨逾4%,沥青、棕榈等涨超2%,螺纹、LU等涨逾1%,红枣、白糖等小幅上涨;沪锌跌逾2%,沪镍、纯碱等跌超1%,玻璃、铁矿等小幅下跌。

  截止收盘,苯乙烯主力合约涨5.38%,报7419元;豆二主力涨4.30%,报4292元;沥青主力涨2.85%,报2746元;棕油主力涨2.77%,报6742元;螺纹主力涨1.39%,报4385元;沪金主力跌0.68%,报387.94元。

  盘面上,沪锡小幅收涨0.17%,报171090元,创合约上市以来收盘新高,成交量较昨日有所放大,单日成交135532手,昨成交126638手,且30分钟线出现跌破布林带下轨现象,尾盘在布林带上方收小阳线。

  焦点品种方面,螺纹钢、焦炭、豆粕、沪银及棕榈期货成为今日资金追逐对象,成交金额依次为:817亿、634亿、553亿、543亿、494亿。交投活跃度依然较低,并未出现1000亿成交额的品种。

能源化工板块涨跌榜(点击图片查看详情)

金属钢材板块涨跌榜(点击图片查看详情)

农产品食品原料板块涨跌榜(点击图片查看详情)

  活跃品种排行前十榜单

  展望后市,高盛是大宗商品长期走牛的坚定奉行者。这家投行认为,疫情本身就是大宗商品超级周期的重要催化剂,长期趋势将支撑未来十年的价格。美元走软和各国政府宣称支持绿色投资和努力缩小收入差距等举措,都会改善大宗商品的边际价格。该投行认为,绿色投资与商品走势并不矛盾,早期的绿色投资也会促进商品价格走高。如充电站和风力发电场等绿色投资是商品密集型的,后期还可能通过促进就业和经济活动来提振石油需求。高盛估计,拜登通过的经济刺激计划将使美国石油日需求增加约20万桶,增长率约1%。

  中信证券预计,在全球流动性宽松、经济逐渐恢复的背景下,需求回暖与供给瓶颈叠加,预计未来3年内大宗商品中枢价格将持续上行。需求端回暖是大宗商品市场2021年最重要的变量,但产能周期造成的供给瓶颈和长周期的低库存会支持大宗商品价格在中期持续上行。叠加流动性和通胀预期因素,2021年上半年大宗商品价格整体将表现更好。

  按照年度均价,预计2021年大宗商品价格涨幅由高到低依次为:农产品、原油、基本金属、贵金属、动力煤。首先,天气影响产量,农产品价格向好,尤其是供需缺口较大的玉米和大豆。其次,需求持续恢复,布伦特原油价格中枢2021年预计将回升至55美元/桶。再次,铜矿供给相对刚性,低库存放大需求恢复带来的价格弹性,铜价周期性上行。第四,美国通胀回升成为推升2021年金价的核心动力,预计金价将重回前期高点。最后,供需基本平衡,煤价中枢有望保持平稳。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周茂华表示,当前大宗商品价格走高主要受三方面因素推动,一是全球主要经济体继续实施规模空前支持内需的政策,市场对中国基建投资和美国大规模财政纾困政策憧憬等;二是疫苗接种逐步铺开,改善市场对全球经济前景预期;三是近几个月美元指数持续弱势,带动以美元计价的商品价格走高。部分大宗商品受资本炒作,主要是全球流动性过剩,在当前全球主要经济体仍处于严重衰退的背景下,资金在金融市场上寻求利润。

  方正中期期货总裁许丹良表示,今年全球大宗商品市场呈现出“过山车”式行情,背后主要有三大逻辑:一是全球极其宽松的货币政策;二是新冠肺炎疫情引发矿山、冶炼厂、运输系统等供应环节突发停工停产;三是美元指数大幅下跌。三大因素共同作用,推动大宗商品价格V型反转。对于2021年,许丹良认为,全球大宗商品牛市还将延续,因为上述三大因素不会在明年立即消失,甚至还可能进一步强化或加剧。不过,随着多个品种价格纷纷创出历史新高后,商品市场的波动风险亦陡然而升,不论是生产企业还是加工企业均需要及时利用期货期权工具管理风险敞口,利用衍生工具的“两锁一降”功能提升企业在明年的抗风险能力。

  平安期货总经理姜学红也表示,今年行情的背后逻辑,其实可以参照经济周期映射下的四大资产轮动。为应对疫情,各国央行都在“放水”,在资产上的反馈就是债券感知资金宽松、股市预期复苏、商品反映数据。所以,债券、股票、商品先后轮动一遍,这也刚好与经典的“美林时钟”节奏匹配。明年市场的风险点在于,疫情持续时间、全球政治风险等问题影响下,市场波动率还会继续加大、黑天鹅事件会增多。而这也会加强资金投机的氛围,由于资本、资金的推动,各类资产出现偏离基本面的情况也会增多,资产价格的修正周期会变长。

  兴证宏观指出,历史上的大宗与库存周期:库存主动补、被动去阶段大宗往往涨价。大宗商品价格是供需关系的结果,在库存周期的4个阶段中,两个时间段是供需关系对于商品价格最有利的阶段,一是主动补库存的早期,即企业刚刚开始扩产,但需求旺盛。二是被动去库存的阶段,即需求开始改善,而企业供给尚未增加。今年也是如此,4月之后,中国相继经历需求改善带来的被动去库存阶段,以及逐步向主动补库存过渡的阶段,大宗商品价格出现快速上涨。3月被动去库存之后,7月起中下游开始进入主动补库存阶段。2020年以来,库存周期经历了“被动补”-“被动去”-“主动补”阶段。随着需求的拉动和生产的改善,下游工业品和消费品从7月率先开始较为明显的补库存,中游原材料也在下游的高需求拉动下开始补库存。然而,中下游的需求还未有效传导到上游资源开采行业的库存累积,上游行业库存同比分位数仍然较低。

  后续大宗商品价格短期仍受补库支撑,但对需求边际拐点更敏感。短期海外供需缺口仍可支撑补库存动力,后续需观察需求的边际拐点,从历史经验来看,在补库存的后期大宗商品价格可能会出现滞涨。而本轮库存周期“空中加油”的特点可能也会使得一旦需求出现拐点,补库存周期结束得较快,届时不排除大宗商品价格由“快涨”迅速转为“快跌”的可能。

声明:期货新闻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